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我校秋季开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高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及江西省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全省学校2021年秋季开学工作的提示函》文件要求,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学生返校报到注册日程安排
坚持“错峰”原则,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老生(2020级)返校时间:
第一批:9月1日青少年教育系
第二批:9月2日交通管理系
第三批:9月3日经济管理系
新生报到时间:
第一批:9月11日-9月12日 双港校区
第二批:9月13日-9月14日 玉屏校区
第三批:9月15日-9月16日 志敏校区(含本科生)
二、返校注意事项
(一)返校前做好准备
1. 学生必须提前申领“赣通码”(支付宝平台搜索赣服通,申领赣通码),“赣通码”为绿色时才能正常入校。
2. 学生每天通过“今日校园-辅导猫”软件上报健康信息,进行健康打卡,在开学前至少连续14天完成健康打卡,未按要求连续打卡将会影响学生正常开学报到。
3.开学前,学生要及时跟辅导员联系,并在“今日校园-辅导猫”软件内提交返校申请,待辅导员确认同意后方可正常返校。学生如遇特殊情况请及时告知辅导员。
4.学生返校前14天内不离开居住地,不前往人群密集区域以及疫情中高风险区域,需跨省流动的要提前向辅导员报备。
5.所有学生来校时需持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途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到校后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可再分批进行核酸检测。对返校旅途超过 48 小时的,到校后要立即做一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无异常可正常入学,入学后要持续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工作。在高、中风险地区的学生,暂缓返校,待滞留地区降为低风险区后再安排返校,并按规定做好健康管理。境外学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时按照我国相关政策要求接受管理。
6.接种疫苗仍然是防范新冠疫情的重要措施,全体学生应按照“应接尽接、应打尽打”的原则,除了身体健康原因(提供相应佐证材料)无法接种外,原则上要求所有学生在返校前完成疫苗接种。开学报到时,学校将查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针对符合条件而未接种疫苗的学生将在入学后统一安排接种。
7.学生原则上不得提前返校,如确实需要提前返校,需向系部申请,经学工处审批,学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返校;未经允许私自返校者,将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8.对暂缓返校的学生,各系需为其提供相应的线上教学服务。
(二)路途中注意安全
1.购票时需要注意乘坐交通工具中转时,应避免中高风险地区换乘,更不能在中高风险地区停留。
2.返校途中应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应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温度计及其他健康防护物品,注意饮食卫生。
3.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他人交流,与同乘者保持距离。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消毒剂进行清洁处理。
4.返校途中如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等症状,应及时就近就医,如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应主动配合乘务等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并及时报告辅导员。
返校时严格“一核二测三查四扫”要求
1.返校报到时,学生需出示本人身份证、一卡通(或学生证)、健康绿码、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体温检测正常方可入校;新生出示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和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报到的具体流程如下:
①学生到达校门口后,需保持1米安全距离进行排队,并按照指引进入消毒区,保卫处组织人员对学生和行李进行消毒。
②消毒完成后,有序进入身份核对区,学生出示学生证、身份证和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材料。
③进入体温测量区,体温测量超过37.3℃的学生,迅速引领到临时观察点,进行进一步诊断。若再次测量体温仍超过37.3℃,立即启动学校应急方案,送学生到指定医院就诊。
④体温无异常的学生,进入健康码(行程码)查验区,工作人员将健康码不是绿色或行程码异常的学生引领到临时观察点,对其近14天的行动轨迹进行摸排。
⑤健康码是绿色的学生,进入扫码登记区,工作人员对其提交的返校申请进行扫码核验,并登记该生返校前14天的行动轨迹与返校交通工具、车次、座位号等信息。
⑥登记完成后,处理用过的口罩,更换新的口罩(学校统一为每位学生配发一个口罩)。再按照路标指定路线前往宿舍,行李较多的学生,志愿者将协助其提拿行李。
后勤管理处负责在校门口设置临时观察点,并安排医生及护士各一名。
2.送生车辆及人员不允许进入校园,同学们到达宿舍楼时,应配合宿舍管理人员开展体温检测和身份信息查验。
(四)返校后严格管理
(1)严格校园日常管理
①坚持执行日点名制度。学生上课落实点名制度,按学号顺序在教室就座、各班纪检委员要第一时间将本班同学到课情况向辅导员报告,各辅导员对无故未上课的学生要立即追查该生去向及原因。
②未经学校批准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大规模会议、集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鼓励开展多形式的线上交流活动。
③加强清洁消毒。后勤处要每日定期对教室、宿舍、图书馆、教学楼、体育活动场所、食堂等地进行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课桌椅、讲台、电脑键盘、鼠标、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等高频接触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④加强通风换气。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
⑤加强校园内、宿舍内垃圾分类管理。后勤处要督促物业人员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
⑥加强因病缺勤人员管理。辅导员做好学生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请假缺勤的学生要及时了解掌握该生的病因及身体状况,并上报。
⑦加强工作人员防护措施。校(楼)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工作期间应当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消毒工作服。
⑧“强化多病共防”。加强对诺如病毒、肺结核、流感、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秋冬季高发传染病的症状监测、分析、预警、处置,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
(2)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①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组织学生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与其他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提升学生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引导学生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
②各班辅导员在学生入校后的第二天,要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让学生尽快调整心态,投入紧张的学生生活,督促学生整理好宿舍内务及班级卫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倡导碎片化健身活动,静态学习1小时,起身活动10分钟,养成积极主动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学生宿舍,帮助学生规划学生物品摆放,有效利用储物空间,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3)加强学生宿舍管理
①学生返校后须入住寝室,不得在宿舍外租住。严禁留宿非本寝室人员、严禁夜不归宿、严禁私自调换寝室。坚持不聚集、不串门。
②定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被褥及个人衣物要定期晾晒、定期洗涤。寝室长负责每日将宿舍门窗打开通风,并督促学生搞好寝室卫生、文明行为规范管理,推动垃圾分类及用电安全管理。
(4)做好学生用餐管理
坚持错峰就餐,学生购餐排队时每人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团委负责安排学生会干部维护用餐时的秩序。
所有学生非必要不外出
不允许学生校外租房,严肃处理夜不归宿学生。有特殊情况需要离校者,严格请、销假制度,按最新请假审批权限处理。保卫处加强对校园围墙周边的巡逻,严禁学生攀爬。
(6)做好学生体温检测工作
寝室长要督促寝室每位同学每天做好学生的晨、午体温检测。学工处、各系辅导员要做好每天学生进行体温检测登记工作。早上6:30—7:30之间,每天中午12:00—13:00之间,进行两次自我体温检测。
(7)加强个人防护
校园内学生需佩戴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在校期间自觉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上报,并按照当地相关规定就诊。注意用眼卫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宿舍卫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手卫生,定期晾晒、洗涤被褥及个人衣物。
保持社交距离
在教室、自习室、图书馆、食堂、室内运动场馆时,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做到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随身备用口罩,在校外公共场所时佩戴口罩。学生在校外应尽量避免进入通风不良、人群密集的密闭空间,如设置在地下室的健身房、游泳馆等公共场所。
做好每日下寝走访工作
辅导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每天要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及学习生活情况。
应急处置
1、在报到注册时或开学期间,发现发热或相关异常症状,按以下流程处置 :
体温≥37.3℃,但没有干咳、乏力、咽痛、嗅 (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应让其佩戴或更换医用外科口罩,在旁等待5-10分钟,再次测量如果正常,不需处理;如果依然≥37.3℃,立即送临时隔离室,休息15-30分钟,再次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若体温正常,不需处理;若体温依然≥37.3℃,及时报告辅导员,立即送医排查。到医院就诊的时候,建议戴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2)体温≥37.3℃,且有干咳、乏力、咽痛、嗅 (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应让其佩戴或更换医用外科口罩,及时报告辅导员,立即送临时隔离室,再次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并安排送医排查。到医院就诊的时候,建议戴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3)有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或自诉不适,应佩戴或更换医用外科口罩,及时报告辅导员,立即送临时隔离室,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并安排送医排查。到医院就诊的时候,戴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2、学生如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按以下步骤处置:
(1)第一时间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2)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提醒其主动做好个人防护,配合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第一时间报告辅导员。
(3)对接受隔离医学观察的学生,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五个到位”。学生病愈或按期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按规定完成居家健康监测与核酸检测后,返校时要查验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单位开具的复课证明。
(4)安排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学生及家长进行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对其提供必要的康复期指导与心理疏导。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
各系及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有关决策、学校整体工作部署上来,把全校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坚决有力举措,周密部署,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强化落实主体责任
要以高度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精准落实学校防控工作统一部署,及时通报上级要求,宣传防疫知识,加强舆情引导。要严格倒查机制,倒逼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
(三)严肃执行工作纪律
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大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在学校未发布正式通知之前,一律不得提前发布相关学生疫情管控信息。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重大疫情瞒报、漏报的,在舆情应对中反应迟钝、不作为的,造谣惑众影响社会稳定的个人或部门,要依规依纪依法上报学校严肃处理,以铁的纪律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取得胜利。
(四)贯彻落实工作措施
各系要通过辅导员和学生骨干队伍,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媒体,对学生广泛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防治知识、掌握预防措施,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疫情、科学做好防护,提醒学生保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各系要及时做好舆情引导,提醒学生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严防各种谣言扩散。
学生工作处
2021年8月26日